为了过去写写褪色了的回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本脍炙人口的巨作,不仅让他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重温了那段岁月,也让我们这群新时代少年了解到那个陈旧的年代。

作品的前几章就是追忆那段“喜鼠恨猫”的往事。童年时期的他,也许就已经有爱小护短的良好品质吧,爱憎分明,对弱小者产生同情心,憎恶暴虐。仇猫啊,原因甚多。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仇猫的原因包括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伤害了兔的儿女们。这是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他对猫的恶意也消失了。他于是从“老鼠成亲”的趣味中挣脱了出来,他认为也许能从书中得到别的有趣的事情。《山海经》中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有时候读着《朝花夕拾》,我就隐隐感觉自己穿过了时空长廊,回到那个思想陈旧、腐败的封建社会,从趣味广阔的百草园到严厉乏味的三味书屋,跟着鲁迅先生颠沛流离地活过一回,却是缺失着一种小孩子应该有的快乐。

那时候,应该有许多人是不被那个病态的社会认可的吧,他们也许都像鲁迅先生那样借笔消愁。他们虽说是写给社会上那些浑浑噩噩的人看的,实质是为了安抚自己,他们勇于探求真理,孤傲耿直,不随波逐流。

对鲁迅先生,我有着一份崇高的敬意,他说的每一字每一句我都感觉是他经历完千千万万的磨难后,用最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他做事明了,不扭捏,对人和蔼。他是一个有着正确的思想观的中国人。没有谁能像他一样说得那么豪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国人的性情是偏向中庸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需要在这里开一扇窗户,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说要把屋顶拆掉,他们就会希望双方各退一部,就愿意开扇窗户了。

鲁迅先生的一些话切切实实地反应了一个很真实的中国,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站得很高看得很远的人。虽然读过许多人的作品,而我偏偏就喜欢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高雅地讽刺着。他把自己一点一滴的想法都借着笔墨流入每一段文字里,字里行间是他的真情流露,是他对中国当时腐朽的社会现状的惋惜,更是他为中国的未来复兴而笔下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