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现在的我

——浅评莎士比亚《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像赋予盛名的四大悲剧,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等,作品数量繁多,内容丰富深刻,每一部作品都值得我们推敲与思考。在莎翁众多的优秀作品中,我很喜欢《第十二夜》这部喜剧,这部作品中的误会、戏谑、恶作剧,既不伤人,又无恶意,只是一味地开心取乐,享受美好的岁月,温和从容,是一部欢乐喜剧。这部喜剧作品不论是人物刻画,情节设定或是创作的风格都有独特的魅力,直扣人心,让人在体会欢乐的同时悟出深刻的内涵。

谈《第十二夜》这部作品,首先要分析它的剧名 ,在西欧基督教世界里,“第十二夜”也就是“主显节之夜”,“主显节”是为纪念耶稣降生后受洗,东方三贤去伯利恒朝拜圣婴的事迹。到了这一晚,从圣诞节起持续十二天的整个圣诞节期就宣告结束了。在莎士比亚时代,“第十二夜”的宗教色彩日渐淡薄,而演变为一个世俗气息浓重的狂欢之夜了。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很难理解作者为何要取这个名字,而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这剧名意味着舞台将为他们呈现一个弥漫着节日气氛的狂欢世界,他们将暂时告别让由常情常理支配着的现实世界。另外,在“第十二夜”之后,莎士比亚又加入了“what you will”即随你所想作为补充,就是说这部作品的标题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解读。

再者就是这部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普希金曾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不像莫里哀的那样,是某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行的典型,而是活生生的有着多种热情、多种恶行的人物,环境在观众面前把他们多方面的性格发展了。”莎士比亚在塑造人物时,剧中的人物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色彩的、立体的,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复杂,普希金的一番话对莎士比亚的剧中人物做了相应的总结,也可以看出莎翁创作人物的一定风格。

在喜剧《第十二夜》中莎士比亚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具特色要数奥利维亚小姐的管家马伏里奥了,我一直以为一部喜剧作品中承包笑点的应该是小丑的人物设定,因为小丑的出现往往就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气氛,而在这部喜剧作品中,马伏里奥做白日梦的片段,无疑是整个喜剧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他将偶然捡到的信当作是来自小姐的“告白”,还在明明知道所属名字与他不符之时强加解释,以至于落入了玛利亚等人的圈套,甚至被人误认为是疯子。马伏里奥这个人物他的性格很古怪,这和他自己的经历有莫大的联系,他对于周围的人或事都充满了鄙夷的态度,而且十分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奥利维亚说:“唉,马伏里奥,你心里头只容得下你自个儿,你的气量也太小了。”这似乎是对他最为恰当的评价。马伏里奥如此的性格造就了他不甘于做一个管家的心理,而一步登天最快捷的方式无疑是获得主人的芳心,这个一心想要挤进上层社会的小人物于是就闹出了一堆的笑话,莎士比亚通过对马伏里奥喜剧性的讥讽,表现出了莎士比亚对于面目可憎的功利主义者的批判。

至于三位主要人物奥西诺、薇奥拉和奥利维亚,他们也同样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薇奥拉,误以为自己的哥哥已经遇难,便女扮男装,引发了后面的种种误会,此时她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可以看出她十分的看重血肉亲情,她不能接受自己独活于世,但当她面对自己的爱情时,她开始动摇了,她的内心受到了波动,在她踌躇不定时,他的哥哥适时出现拯救了她,这也是莎士比亚刻画出的美好结局;而奥西诺公爵,这个身处高位,权力加身的人,渴望爱情,却只会呻吟叹息,缺乏行动力,即使是追求自己的心上人,都没有亲自出马,而是委托使者前去,借着第三者的口,用陈腔滥调来夸张他的爱慕和苦恋,莎士比亚用喜剧的手法讽刺了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缺乏个性的爱情,讽刺了中世纪封建统治阶级的这种矫揉造作的求爱方式,奥西诺公爵在薇奥拉亮明身份后迅速的移情,可以看出他对于爱情的认识并不深刻,只是纯粹的去追求罢了;对于奥利维亚,她认定自己在七年之内要以悼念王兄的名义,把人生变成用泪水滴成的苦海。她把手足之情看得重于一切、高于一切,不容许“爱情”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可以看出她的伦理观是陈旧的、落后于时代的,但她一直拒绝公爵的追求,却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动了情,这里显然又产生了矛盾,最后奥利维亚还与西巴斯辛还结了婚,这就加强了整部剧的戏剧性效果。

“形形色色的幻想,是爱情;只有它,想象最丰富,最变幻无常了。”这是刚开始出场的奥西诺首先就表达出来的纠结情绪,之后小丑费斯特也发出了“什么是爱?”的疑问,爱情,阿里斯托芬答曰,是追寻,是旅程,是去寻找我们丢失的另一半。这部喜剧作品贯穿了许多人之间纠结的感情,薇奥拉之于公爵,奥利维亚之于薇奥拉,公爵之于奥利维亚,这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线就是一个三角形,而此时,薇奥拉并非是她自己,而是西巴斯辛的替身西萨里奥,“一副面孔,一个嗓音,一样装扮,却是两个人。自然的透镜,是又不是。”这也是莎士比亚的一个脱离现实的设定,按常理来说,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可能完全相似,不可区分,而为了剧情需要,莎士比亚将二人塑造的别无二致,就是为了体现“我不是现在的我”,但是要做自己知道的自己。剧中还贯穿着几个人的友情,最为突出的是船长安东尼奥和哥哥西巴斯辛,这种患难与共后感情往往更加弥足珍贵,莎士比亚在写两人的关系时,有意模糊处理,让读者自己揣度。安东尼奥后来错把薇奥拉认成了西巴斯辛,感觉自己遭遇了背叛,让这段友情产生了裂痕,这种小插曲往往更贴近现实,看起来就像是莎士比亚对于这段友情的考验,只有经得起敲打,才更值得珍惜。所以在误会消除后,安东尼奥表现出的惊讶和欣喜才更令人动容。

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始终在大力宣传人文主义思想,特别是人文主义所提倡的“自由”、“仁慈”、“善良”、“正义”、“爱情”和“友谊”,这些都是他创作时的主题和根据。在《第十二夜》中,他所表达的思想和主旨也并未脱离他的理念,这部喜剧是莎士比亚唯一一部双生戏,这部作品题材新颖,情节迂回曲折,悲喜交错,剧中所作的铺垫和线索都描述的十分详尽。这对双胞胎兄妹在身份的不断转化过程中,得到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最后,他的创作风格也十分具有特色,他的语言融合了诗与话,这也是他的戏剧作品为何具有可读性的原因之一,他在此剧中隐含了许多性双关描写,但又不落于很多文学作品中的无所忌讳的淫秽滥词,还在增强了喜剧性的情况下又没有丢失作品的文学性。

莎士比亚的喜剧常设想一场旅行,起点是温暖舒适的家,随后船只失事,只剩一个人形单影只,最后的结局则是缔结姻缘。人物失去自我,然后又找到自我,破碎的家庭会复原,同时新的家庭在爱的誓言中又让人充满期待。《第十二夜》整部戏剧看似荒诞不可实现,但它却不是胡闹剧,整个戏剧并不始终都是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云端里盘旋,他是通过特别的方式来投入现实怀抱,虽然我不是现在的我,但是最终一切都将复原,回到自己本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