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呔,吃俺老孙一棒。”这句话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同时,也正因为这一句经典的台词,我也开始了我的“品西游之旅”。

离我读完《西游记》已经过了不短的时间了,但至今回想起来都还是觉得受益匪浅。

一提到这本《西游记》,许多人脱口而出道:“这本书不就只是一个猴子与其余几个武力值低到离谱的队友打妖怪的戏码吗?三四岁的孩提日常拿来取乐和消遣时光的画本子罢了,不去阅读它也无伤大雅。”

实话实说,起初,我也是这样打量《西游记》的,更多的是把《西游记》视为连环画或者电视剧一类的,打心底觉得这本书算不上文化瑰宝甚至文学意义颇丰的艺术品。直到我偶然间再次阅读到《西游记》时,细细品味时这才恍然大悟,顿时痛觉自己真只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井中之蛙罢了。

大多数人一想到细品《西游记》,第一反应都会是“都是多亏了西游取经一路上的坚持,因而我学会了坚持”。但对于此我只想说这也仅仅只是吴承恩给予读者最浅显的表层含义,而其本质却往往很少有人了解。而我在多次思考中,这才参透一二。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句开篇语是什么意思呢?哦,原来是说,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这本书。在仔细品析后我才终于发现,《西游记》可以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而吴承恩正是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在深层次的赏析,你会发现《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只是一个人!哦?你不相信,那再看,孙悟空好比是人的心,那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你会发现,书中的这些人物的特性正是如此,不止我一人这样认为,也有许多文学大家也认为这都是唐朝时玄奘西行时其身上的影子。

“《西游记》的故事是一场修心的旅行。”这是我的看法。为什么呢?你想,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而“斜月三星”不就是个心字吗?而孙悟空是其弟子,则也是心。而孙悟空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也正是大闹天宫,大闹阎罗殿……《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便就有七十二变,而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五行山可以压住悟空,也就是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可以压住了孙悟空那颗可上天入地的心。这也是吴承恩所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能打败一颗强大的心的只有世俗。

如果这还不能说服你,那你在想,约束孙悟空的还有一物——紧箍咒,这毋庸置疑吧。而如果你注意到了的话便会发现紧箍咒又叫做“定心真言”。你瞧,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因此才能约束孙悟空那颗桀骜不驯的七十二变之心。

西天路上的每一个妖怪都是有含义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心魔所幻化的。每一个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间那些阻挡世人净化自己心灵的绊脚石。而西天取经的过程便是去除心魔的过程。所以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不断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战胜心魔。

九九八十一难后,心被封为斗战圣佛,寓意是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只要懂得约束自己的内心,终可成功。之后身体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寓意是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经。然而情欲被封为净坛使者,是因为情欲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终只被封为使者。本性被封为金身罗汉,因为本性像金一样珍贵。意志力被封为八部天龙护法,寓意是我们要时刻捍卫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为护法。

为什么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会消失呢?因为坚定不移,寓为金刚,既然心已成金刚,那么心头上的金刚箍便不必存在,因此它便消失了。自此心已经被净化,这场修心的旅途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西游一行起,人性皆显出。降妖除魔后,修行已终途。

所以啊,这场西游之旅,归根结底还是一场修心之途。你我不妨放下当下的琐事,共同来一场修心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