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个亘古不变,永恒的话题。关于爱的讨论永远也不会停止。爱因何而生?为何而爱?什么又是爱呢?

爱有很多种,在我看来,对国、对家的满腔热爱是其中最能震撼人心的。

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曾表达过自己对国家的满腔热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城春草木深。”杜甫在《春望》中抒发了自己浓郁的爱国、恋家情怀。这两份爱,源于忧。为忧而爱。忧便是爱。“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凭借对歌女的描写,表达出了自己内心对亡国的丝丝伤痛和不熄爱恋。这份爱,又何尝不是生于忧呢?大杜小杜两人以不同的诗篇表述着同一种情感。名篇历经了千年风雨,传诵至今,我们仍然能从诗篇短短的几行字里感受到诗人们浓郁的爱国、深切的忧国之情。这也是忧与爱的体现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忧,又是因何而来的呢?忧,可以理解为担忧,又可以理解为忧伤。但这里所说的忧与爱是指担忧。杜甫、杜牧们对国家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堂堂七尺男儿,眼看着国家遭受灾难,浑身的力却没有地方来使用。他们所能做的,直视在心里默默祈祷国家能避免灾难,却还是亲眼看着国家遭受灭顶之灾……满腔的热爱与担忧只能化作章章诗篇,谨以此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忧与爱。

因此,这份忧的来源也是爱。

如此看来,忧与爱不是成为了一体吗?也许是的。迁客骚人们对于国家哪种复杂的情感,真的只有忧与爱才能恰如其分的形容吧?纵使“国破”,满腔的“亡国恨”。内心对国家永不止息的热爱一直在那儿。因种种原因,他们被迫“处江湖之远”,可仍旧“忧其君”,忧其国。这样充满了忧与爱的情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到如今,时代的变迁令我们无法切身体会这种忧与爱的情感。但透过不朽的诗篇,我看到了历史。转视眼前,借“钓鱼岛事件”鼓动骚乱,还打着爱国旗号的人比比皆是。对比之下的强烈反差,更加深了我对爱国的理解。爱国是发自内心的。古时,二杜对国家的忧与爱是最伟大的爱国。现在,真正的爱国,该是希望国家强盛,为国家建设出力,关心国家。这,也算是忧与爱给我的一种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