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忠诚的心守护美丽的梦

———《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读后感

展望中华大地,回顾华夏历史,以武起事,而终以文为业,或仅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自幼习武,又受祖父思想影响。虽处金地,终为宋民,勤习练武,收复失地。

南宋不图霸业,苟安一隅,更为暂时安宁,无奈对金俯首贴耳,年年贡财不断。

少年辛弃疾,愤至狗肉官人,仇恨金敌,不屈反抗,一面丹心。

绍兴二十一年,金人小吏巡查,至辛府,扬言至此要辛弃疾祖父以大宴招待。无法!有苦对谁言?只得以酒肉大宴换得一时平静。但或许只有他看不惯又不敢表达这一切,心中忧愤顿起,愤然抽剑起身,至吏前,直言以剑助兴。不待吏悟,挥剑而起。

身姿矫健,快似雷霆,刀光剑影中,挥剑直至吏前。酒杯倾倒,碟盘落地,厌恶一哼,拱手退下。

绍兴三十一年,辛弃疾乃“隆中诸葛”,五月渡泸,一骑平风,以才能与胆识开始结团为盟,戎马抗金。

后与耿京义军合并,任书记长,掌管印信。其手下一僧义端,将印信偷走,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三日,终提回一人头。为光复大业,说服耿京南归,亲自南下联络,不料几日之内,不下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袭千里,将其押至临安正法。

小说以南宋时期爱国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波澜壮阔的一生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一个赤胆忠心,扶贫济弱,不畏权势,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在南宋曾辗转多地任职,始终不得施展抱负。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和,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我以前总觉得,当人生不能留下一些名垂千古的功绩时,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当人并不能被历史留住时。人生的长与短便没有什么具体区别。不知道辛弃疾在他人生中是否考虑过这件事。但我觉得他的人生就算没有后来的诗词成就。这样的人看起来也并不虚度。即使一生中有着失意困苦不被理解,但是他总施为抗金的理想而不断奋斗的。可能若是人能为其理想而坚持一生,不曾有过回忆。也没有过松懈,这样的人生,即使没有名垂千古,却也充满了意义。

所以,若把人生意义仅看成名垂千古,或有所建树未免也太功利了些。人原来不是为了名垂青史让别人记住而活,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多年后回首可以骄傲的昂起头。

将来的岁月里,还要继续讨教人生的意义,让我能更切实地知道辛弃疾和他那挥之不去的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