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被毛泽东称为"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可以说是闻名中外的人物。
鲁迅在我心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他是绍兴人,乡下人,却像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不霸,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神秘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方面。
《朝花夕拾》则与鲁迅的其他文章不同,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他收录了10篇文章,还有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我记忆最深的是《五猖庙》中,鲁迅父亲让鲁迅背会书再去看戏,而鲁迅梦似的就背完了,但却"一字也不懂",反倒还使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场冲突写出了鲁迅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也使我读了倍感亲切--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父母总是以背会某篇文章为目的,带我出去玩,正玩的兴起,突然要背书,终是老大不情愿的背会了,几天后又与垃圾邮箱一样从头脑中删除了,虽然父母出发的念头是好的,可是到最后来什么也没记住,反而闹得不愉快:游玩也没有尽兴,背会的书也没有记住,倒是得不偿失了。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一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旧时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是吃福橘,喜欢切切擦擦,喜欢告状,很盲目的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了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因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母亲能让阿长安息。
《朝花夕拾》书中有不少是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不同的滋味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惹人怀念,更令人赞叹。
我相信等我长大了,有了成长的经历,再来读这本书,会发出更多的感想,回掩卷深思,唏嘘不已。
教师点评:该同学从介绍鲁迅开始,让我们认识到鲁迅的伟大,也更敬佩他。然后小作者从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让大家了解这本书。接着小作者从这本书里影响深刻的两件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思路清晰,是一篇佳作。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