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彷徨》有感

“愈艰难,愈要做。”是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语。他执笔写下的书《彷徨》中更让我感受到了他所说的“艰难”与“做”。

书中共有11章,每章主题不同,故事也各不相同,但是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封建带给人的迫害。

从开头的第一章“祝福”就把我深深的拉进了其中。

祝福,顾名思义指的是幸福与美满,但是却与内容格格不入。鲁镇上,原本有一位名叫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一户人家中辛勤劳动,生活也算过得去,可惜在那个时代,她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婆婆为了凑齐小叔娶媳儿的钱,把祥林嫂嫁到了大山中,为了反抗,祥林嫂在路上哭哑了喉咙,在场上闹,还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这样的自残,也没有换取任何人的同情!后来,她的儿子,丈夫死在了自然与疾病之下,祥林嫂真是走投无路了,无依无靠的,没有人因为她的可怜而帮助她,她精神上也出现了问题,重复着一个儿子被狼害死的悲惨故事的告诉路人,一些老人会专程前来听,文中所说为“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是在讽刺她们只听不帮,只有虚伪的眼泪。这让我感到痛心,她又听信封建迷信,误以为人有灵魂,死去了才能与家人重逢,于是选择去赴死,酿成了悲剧。最后,鲁镇的人依旧过着新年,祝福的语言在空气中弥漫,人们都好像忘记了祥林嫂,忘记了一个被封建迷信迫害的人……

这是一个让人彷徨的地方。

第二章中的酒馆,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通过与纬甫的对话中,从而知道了他邻居长富家有一个女儿名叫阿顺,乖巧懂事,十分能干,照顾弟妹,又得服侍父亲,事事周到,家里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经济上也日渐好转。但她只想有一个礼物:一对红的剪绒花,却被父亲一顿毒打,纬甫的母亲看不下去,让纬甫在外头买一对,纬甫也答应,但买好后到邻居家那里才知道,勤俭节约的阿顺,早已得上风寒,病倒了,但她瞒着父亲,怕他担心。却没想到因为别人的一句恶话,整日心不在焉,没几日便去世了。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可怜阿顺会信这样的人,可惜那一对红的剪绒花送不到她手上了,她操累了这么多,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让人可惜。

这是一个让人彷徨的人。

在最后一章“离婚”中,即使文中那位妇女再怎么反抗,也依旧难逃封建的制度,无力反抗,只有妥协。这个缩影只是就当时社会的一小部分,面对这样的制度,反映出那时患病的社会。

这是一个让人彷徨的事。

“封建的习俗一定要被消灭,这过程是艰苦的,但我会用笔,去唤醒,去医治更多的灵魂。”这或许就是鲁迅先生那时所想的罢。合上这本书,我庆幸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但我更加确信,我不仅要为自己而活,也要为那些可怜之人活下去!我想告诉他们:未来,善恶终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