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安于现状,或冲出围城

──读《围城》有感

周六放学,走出学校的围墙,心中想着何时才能冲出每周一轮回的禁锢,偶见小书摊上的《围城》封面写着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便用一个极低的价格就成交了。

坐在摇摇晃晃的车里,局限在这一方天地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小说主人公方鸿渐举棋不定的人生......故事以主人公方渐鸿的故事为线索,写出他在婚姻上、在职业上的围城里打转的故事。

生活、婚姻如围城。小说中的方鸿渐从国外留学回来,在莫须有的克莱登大学造了一个莫须有的博士学位。被家人安排做了一个银行的小职工,因做事不好被辞退。再被朋友介绍去了三闾大学做教授,因四年的大学“混”过去了,学业不精,一段时间后又被辞退。最后只能再次回到最初的地方继续浑浑噩噩的做个小职工。方鸿渐生活上的围城大抵如此。感情上呢?从对鲍小姐的奔放,到苏小姐的下不定决心,再到唐小姐的怦然心动,最后只能埋没在和孙柔嘉的柴米油盐中,就此在婚姻的围城中反复徘徊,被生活磨平了从留学回来的志气和初入社会的棱角,安于一个自己并不满意的现状,围在一个自己想冲出去又不愿冲出去的围城中。

在小说中方鸿渐的生活、婚姻似围城,这不由得让我想到脱离小说站在真实的世界面前,围城似乎也不少。

作为一个学生,学习亦是围城。犹记小时候,趴在窗口,满脸羡慕的看着窗外那些背着书包走过的大哥哥姐姐们。那时的自己是愿意学习的,甚至是渴望学习的。但是,这一切好像在我踏入学堂的那一刻就停止了,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围城,困住了我十四年还在继续。打转在学习的围城中,早读、晚自习,上课、放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学习的围城中,有人耐不住寂寞,静不下心来,冲出去了,随后便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但我和在我身边的人,都还在学习的围城中晃着。在学习的围城中,有的人有目标知道该如何打转,但更多人却是像方鸿渐一样,十分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父亲安排的未来,朋友推荐的东西,就成了未来的方向。有人说,考上大学出来,就算是走出围城了。但有人却满脸享受的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愿意沉浸其中。

生活在舒适圈中似乎也是围城。学习的时候懈怠、放松本身似乎又是在舒适圈这个围城里面,圈外面是自律、拼命,我们总是假装努力就好像在向舒适圈外走。就像对于方鸿渐来说,他并不是没有努力过,回国前“努力”找人去办一个莫须有的学历,像不像在舒适圈内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答案的我们;再如,在三闾大学任教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努力”把本应该在留学期间就学会的东西学会,末了还感叹一句,欠下的债现在来还了。这似乎又像极了,在考试前夕熬夜复习的我们。但这一切却都是在围城中,在这个名为舒适圈的围城中打转。但总有人能冲出这个围城,摆脱浑浑噩噩,摆脱舒适轻松,去迎向一个并不舒适的一边,但这一边却能让他变得更好,让他有足够的能力去冲出舒适圈这个围城,去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冲出围城后是好还是坏呢?也许有一些围城在城内反而更好,也许有些能帮我们迎向更加美好的人生,这些我们并不知道。就像结尾以方渐鸿和孙柔嘉吵架为结局,他有没有冲出围城,最后的结局是好还是坏 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方渐鸿在围城中待了一辈子,已然看不见城外的人生,而我们可以。在一个花一样的年纪,去探寻,去追逐,去冲出围城,放眼望去都是美好世界。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不论是婚姻还是什么,在生活中,鸟笼和鸟都是无处不在的啊。

回头望向学校,围城依旧存在。高中这个围城用力一冲就出去了,去向另一个叫大学的围城。也许围城的存在就是让人去奋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