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的渴望,关于善与美的故事
——《在人间》读后感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他们交相辉映,构建起世界文学的殿堂。
而阅读文学名著,是提高文学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每当打开书本时,总能感到自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书中的角色甚至是书的作者共鸣。通过与名家的对话,我们的灵魂便会被书中的思想、情操浸润。很显然高尔基所写的《在人间》一书就是典型的代表,书中所描绘的主角阿廖沙就是社会的写照。。
他是一个苦难的孩子,整天吃不饱,穿不暖,受尽别人讽刺。在那时,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四岁时便丧失了父亲,十岁就开始为生活奔波。他当过学徒,拾过破烂,做过搬运工,看门人。
阿廖沙在工作的主人家,受尽了辛苦,伤也没少受过。压在肩上的任务如同一座座大山,给少年带来了巨大压力。常人可能早就会放弃,但阿廖沙没有,因为他有精神上的支撑——书 。在极具压力的生活中,阿廖沙最爱的就是看书。但在那时的俄国,读书并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蠢事。
有一天,主人出去办事,而阿廖沙抓住机会,立即把蜡烛点燃,聚精会神的看书。但是主人回来了,因为忘带了钥匙,让阿廖沙来开门,可是,他太入神了,他不但忘了主人的敲门声,也忽略了一旁被蜡烛点燃的木板,火都快烧到他了,阿廖沙都没感觉。最后,主人急了,在门外又喊又骂,阿廖沙听到声音霎时间就慌了,赶紧开门。主人进来后,看见这番情景,火冒三丈,便用木头教训阿廖沙,阿廖沙却忍着痛,只流下了愤恨的泪水。那一刻,我仿佛能体会到他的内心:长大之后一定要将这个国家的所有陋习除掉!
世界有着这样内心坚毅孩子,而他却受了百般虐待……
阿廖沙是不幸的,但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每次阿廖沙被欺负后,便会想起他那慈祥的外祖母,小时候,父母双亡的他伤心时,外祖母总是安慰他,帮助他。在主人家期间,和他一起做工的朋友们善良的也有许多:善良的彼得,还有表面很凶,但是对阿廖沙很好的穆斯雷,心直口快的雅科夫……他们都对阿廖沙有很大帮助。
所幸这种生活最后结束了。阿廖沙遇到了他舅舅,舅舅把他接了回家,最后便是一段新的征程。 到了这时,我也衷心的祝福他:别放弃,爱读书的你,崭新的生活就在前方!而他也坚信:总有一天,他会用自己的脚走出一条新的路!
执着的理想,顽强的精神,他就像一颗吹不垮的树苗,终有一天能无惧风雨,沐浴阳光。而那位孩子长大后便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高尔基。
文学是迷人而高贵的,他揭露了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了现实的美好。阅读文学巨著不仅能开发我们的想象力,培养我们的情怀。还能让我们学会如何寻找到生活中的美。以《在人间》共勉,希望你能发现人间的善与美。
【评语】
作者能结合原著中的具体情节阐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毋庸置疑。且语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意味深远,又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