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本是青铜制成的葵花雕塑。青铜,闪耀着清冷古朴的光泽;葵花,扎根于泥土中的小太阳,金光灿烂夺目。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起,气韵简直无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
——题记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书名就是文中两个主人公的名字。青铜,一个聪慧机灵的水乡男孩,五岁遇火灾,目睹了生生死死,高烧后失声,渴盼读书却因贫穷而没有了上学的机会。苦难似乎注定是他的生活。葵花,幼年丧母与雕塑家父亲相依为命,她像一只拥有天空的孤独的鸟儿,她的俊俏乖巧却无法挽留父亲的生命,七岁而孤,她像断了线的风筝,像失去了航向的小船,像无家可归的小鹿。机缘之下青铜一家领养了葵花,两个孩子成为兄妹,在贫穷的大麦地共同生活,没有血缘胜似血亲。在往后的日子里面对接踵而来的种种苦难,一家人互相扶助,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一切苦难。在葵花12岁那年,命运再次辗转,葵花又被召回到她原来生活的城市。葵花离开后,青铜沉浸在对葵花的想念中生活变得没了生机,最终在亦真亦幻间,他看到了葵花,汹涌而出的思念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闸门,青铜找回了失去的声音,从心底高喊出了“葵花”,那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青铜葵花》感动我的是文中人物的真挚情感,似一篇纯净至极的童话,又似晶莹而剔透的露珠。纯净中透露出痛苦,晶莹中显示出忧伤。那份痛苦中流露出的美显得更加的深厚,更加具有无穷的韵味。它并不去刻意美化生活,而是将生活中曾经出现的灾难呈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真实的,从这种真实的情感中过滤出来的美,美得让人泪流满面。
文中这一家人令人落泪,爸爸,妈妈,奶奶,青铜,葵花,还有那条通人性的老牛;这一家人令人羡慕,因为无论日子多么难捱,他们的日子都过得喜气洋洋,笑声不断,即便那笑饱蘸了泪水。火灾、蝗灾、水灾……各种天灾和人祸接踵而来,可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就像书里说的:“青铜的家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地向前滚动着。车轴缺油,轮子破损,各个环节都显得有点松弛,咯吱咯吱地转动着,样子很吃力。但,它还是一路向前……马车虽破,但还是一辆结结实实的马车。马车虽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风景。老老小小五口人,没有嫌弃这辆马车。要是遇上风雨,遇上泥泞,遇上坎坷,遇上陡坡,他们就会从车上下来,用肩膀,用双手,倾斜着身子,同心协力地推着它一路前行。”每个人在这个家中都不是累赘,他们都凭着自己微小却坚强的力量,共同撑起了这个家。
读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在最苦难的世界里也能开出金光灿烂的向日葵。
没有人生来热爱苦难,可是苦难与痛苦却常常不期而至,那些在苦难面前依然高贵的灵魂总是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他们的心浸泡在苦难里,却没有因为那涩涩的苦味扭曲,而是诞生出一种力量,一种爱和美的力量。这种力量即使赶不走苦难,也能让苦难变得渺小。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追求着快乐,却忽略了苦难对生命的价值,忘记了面对苦难时该有的风度。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我们大多显得束手无策,不堪一击。甚至有些算不上苦难顶多是挫折,就让一些人患上抑郁症或者直接选择了轻生,结束自己本该放光放彩的生命。《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
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艰难和困苦,我们不能向它们低头,更要学会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要相信,踏破黑暗,前方终会有一片向日葵,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