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性格迥异,如要加以形容的话,我认为就是“严师、玩猴、憨猪、忠僧”。
一、严师。唐僧是如来第二弟子金蝉长老转世,唐太宗御弟,奉旨西行取经。他一路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是大唐文化的传播者;他虔敬佛法,潜心学习,是大唐学者的风范;他历尽千难万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成功的旅行家。说他“严”,一是他严明佛法,把西天取经作为自己的事业,把传经布道作为自己的责任,竭尽心力为弘扬佛法而不辞万苦,是敢为目标而献身的理想主义者;二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徒弟,信佛向善,时时教导徒弟“以慈悲为怀”,不要杀生、伤天理,是“真善美”的化身;三是“严”中有“爱”,对不听自己规劝的徒弟,即使是孙悟空也绝不轻饶,一定大念“紧箍咒”,但他更多的是爱,如亲手为悟空缝制虎皮群.
二、玩猴。孙悟空有超强的本领,是聪明勇敢的化身,是我崇拜的偶像。但他毕竟石猴出生,性子野,脾气倔,富于反抗精神,是典型的“玩猴”。比如他机灵,菩提老祖只在他头上敲了三下,他就三更去拜师学艺;比如他好吃果子,所以大闹蟠桃会、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比如他好强,知道“弼马温”的实际职务后,感觉被愚弄,于是“大闹天宫”,就连和如来打赌,还要在如来的掌上撒一泡尿,曰:“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整部《西游记》就这样无不充溢着十足的猴性,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三、憨猪。提起猪八戒,人们总把他和“好吃懒做、自私自利、好色成性”等词汇连在一起,是人们非议最多的人物。我觉得八戒有缺点,也有优点,如他知错就改,虽然他老是嚷着“散伙”,但从未真的去做,相反,在“三打白骨精”中,他得知“师父被吃了”后,又哭又怨,恨自己无能,不能救师父;后来又发自内心地提议,“闯进白骨洞,把师父的遗骨讨回来”。这虽是一个轻微的细节,但透过它的背后,可以看到八戒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同样,在《西游记》中,许多讨好卖乖的描写,恰恰表现了八戒的真实人性美。如高老庄的勤劳能干,只想讨丈母娘喜欢;在女儿国,想和师父一起留下来不得时,便大吃大喝,总要赚个肚子饱,显得真实可信……
四、忠僧。沙和尚是一个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典型,小说中他似乎就是和挑行李连在一起的,且从未说过一声累,和白龙马一样几乎是专管后勤,只是偶尔需要的时候才挥舞月牙铲,一抖神威。 说他忠诚,是因为在整部小说中,三个徒弟只有他一人从未说过“散伙”的话,还极力劝阻两个师兄,不要辜负了观音菩萨的点化。正是他和师父一致的坚定目标,才使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成了正果。这给我们启示:坚定的信念+艰苦的奋斗=成功!
【简评】列夫托尔斯泰指出:“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它有一个焦点才成,就是说,应当有这样一个点:所有的光集中在这一点上,或者从这一点放射出去。”(高登维奇《与托尔斯泰的谈话》)本文扣住唐僧师徒的形象,以“严师”“玩猴”“憨猪”“忠僧”八个字高度概括其特点,并作切中肯綮的分析,有理有据,鞭辟入里,具有敏锐的归纳与判断性思维能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