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苍穹 ——读《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有感

前言: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

一个人的梦想能坚持多久?久到能够执着一生。

暑假来临之初,爸爸就带我去图书城买了这本班主任推荐的《仰望苍穹》。一拿到书,我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封面上是一个慈祥的老者抬起头向上看的半身像。哦?他就是新闻里提到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吗?他在仰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

通过书本序言,我知道了这本书是由作家王华,在大量采访南仁东先生的亲友和同事,并多次走访坐落于贵州的“天眼”工程现场之后,著作了这本书。通过书中朴实无华的文字,引人入胜且感人至深的事迹和那十几张珍贵的照片,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南仁东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书里有这样一段记载: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第24届世界大会上,“射电天文专门委员会”的天文学家们就提出要抓紧制造大射电望远镜。由于项目难度大,国际天文会议提出需要聚多国财力、物力和科技力来联合制造,但最终这个项目没有落户中国。至此,南仁东团队决定自主研发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当他对荷兰的天文学家说了这个想法后,没想到对方轻蔑地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句话既是刺激,更是鞭策,激发了南仁东的民族气节。读到这荷兰人对南仁东先生说的话时,我很气愤,怎么能这么瞧不起我们呢?可是转念一想,我又很沮丧。因为这也不能怪这些外国人哪!以前的我们国家,与他们相比,真的是在很多方面都落后的,落后就会挨打,落后就会受欺凌。南仁东先生也深知这个道理,可敬的是,此时的南仁东想起了两弹一星,想起来铁人王进喜说过的“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力量,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项目。自始至终,南先生面对外国人的轻视,没有与他们展开口舌之争,而是毅然舍弃国外优渥的工作和生活,回国迎难而上,默默地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谁说中国不行?我们可以,而且能做到更好!这才是最有力的回击,最有力的反驳,让外国人心服口服!

书中还有一段记载:记得那年夏季的一天,他们下大窝凼时正好遭遇了一场暴雨。贵州的暴雨来时气势都很凶猛,电闪雷鸣,大雨瓢泼,大山里必然还伴有山洪。情急之间,他们只能慌慌张张往山上爬。庆幸的是,那一瞬间南仁东突然想起自己不是年轻人了,而且心脏也不好。在慌不择路之前,他还想到往嘴里塞了颗速效救心丸。在队友们你一把我一把的拖拽之下,他好歹顺利回到了垭口。而山洪,早在他们到达垭口之前就扑下了山,如果他们晚那么一两步,早已经成为它的口中之肉了。

二十二年间,从无到有,从零到一,这其中的艰辛,我难以想象!像这样惊险的场面数不胜数。可敬的南先生,他把自己”忘了“,忘了自己的年龄,忘了自己的身体,只执著地记着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对科学的忘我奉献精神啊!

南仁东先生常说:“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所以,他用二十二年诠释了这句话。可是,他做的不是“一点事情“,而是全世界从未有过的”壮举“。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读完全书之后,心潮澎湃的我,也写了一首小诗以纪念我心目中敬爱的南仁东先生。

抬起头来仰望夜空,

那里有一颗闪亮的星,

他叫南仁东星。

舍弃名利回国筑梦,

抛洒汗水燃烧年华,

二十二载青丝变白发,

终创“天眼“璀璨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