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亮出宝剑试锋芒,直指苍穹青云霄。
——读都梁《亮剑》有感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剑客》
殃殃大国,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间断;
滚滚长江,历史辛酸多少事,谁人尽知?
1931年,中华民族搞日战争全面爆发。晋西北,大别山。《亮剑》小说的主人公李云龙,正率领他的独立团,抗击侵华日军。他身上有一股革命军人的钢铁意志,但也有一股不服输、充满对抗精神的匪气。他敢于向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以近身肉搏战用一个加强团,硬是顽强地干掉了关东军两个大队。可他有时却敢抵抗上级命令,为了自己的老婆而向日军所占县城发动大规模攻击,但最终却以我军的完胜和不守纪律的冲动来了个“功过相抵”,但也向侵华日军“亮剑”,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8年,淮海战役正式爆发,国共两党140万大军在此上演史无前例的大决战。这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两个政党之间的大战。李云龙和当时共同抗日的国民党少将师长楚云飞干上了。此战,李云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以完整编制的师,在赵庄,顽强地阻击了国民党楚云飞部下的弟兄。杀人如麻,锋芒亮剑。虽被炮火炸成重伤,但他也向国民党匪军狠狠地“亮剑”,为淮海战役的全胜建下了不可烟灭的功劳。
1958年,金门炮战第一炮打响。李云龙部下的特种部队—梁山分队侵巢出动国民党老巢台湾前的金门岛,我军陆军上百发炮弹瞄向金门岛。陆上火炮隔海打,空军战机近距斗,海面舰船冒浓烟。李云龙的部队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再一次向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亮剑”,战出我军的神威,创造了不可逾越的神话。
亮剑,炎黄子孙神通勇无比;亮剑,正义曙光洒向中华。
【第2篇】
《亮剑》讲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职业军人——李云龙。
他没读过多少书,却天生会打仗,也许他就是为打仗而生的,他异常粗鲁,却勇敢正直,为共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云龙拥有一支属于他自己的特种部队,他们一个个生怀绝技,共108人,号称“梁山分队”。就是这区区108人,出生入死,建立了无数功勋。
在文化大革命时,李云龙无缘无故地背上了镇压百姓的罪名,他屡次有机会逃脱,但他没有。在批斗会上,李云龙宁愿被扯下头皮也不低头,宁愿手骨折也决不弯腰。在押往省城的路上,他的军队自发站在路的两边,向他敬礼告别。
这就是一名军人,他面对强敌,从未退缩,大智大勇,气贯长虹,体现了军人的气概,而面对普通百姓,却宁愿受辱也不亮剑。
李云龙说,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正是这样的亮剑精神,使他成为一条汉子,一名英雄。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都不影响我的崇拜与尊重。
正是这样的人格,这样的气势,震撼了我;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斗志鼓舞了我。
我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工作也是这样,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都要勇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勇于亮出自己的气势。狭路相逢——勇者胜,说得正是这样的精神。
最后,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李云龙说过的话: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第3篇】
《亮剑》为都梁所著,电视连续剧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如何呢?好看!鄙人亦有同感,应该是百看不厌,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活灵活现,再现了战争场面,刻画了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好作品得到广泛的共识。
在此,我只想说电视剧远不如小说深刻,电视剧让人气血翻涌,有让人保家卫国的冲动。但小说的后半部会让你流泪,会让你思考,会让你困惑,也会让你多些理性。不妨读读。
我们很难做个智者,难以看到世界以后终究会怎么样,但是我会坚持一个原则,不违背良心,我们没有大智大慧,没有见敌必亮剑的勇气,但我们还会保存自己的良知,因为我们无可再退,一旦每个人都在明哲保身,都再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而去象疯狗一样攻击别人,伤害别人,象癞皮狗一样为了填饱肚子而摇尾乞怜,唯施舍者是从,中国必将又是一场场十年浩劫,每个人都会付出代价。因为法律和国家机器都是当权者的工具,最终解释权归当权者,只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才能达到平衡,否则就是推波助澜。和谐社会也许是我们期盼的景象,尽管目前离我们那么遥远。
多些包容、少些抱怨;多些思考、少些盲从;多些关爱,少些冷漠;多些协作,少些对立。我们的国家为此已经付出了代价,我们这些正值中年的人也在为国家曾经的浩劫偿还债务,不要让悲惨的历史重演,更多人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身边的人,不向歪风邪气低头,不向黑恶势力妥协,逢敌亮剑、勇猛抗争,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