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散文那潺潺流水般侃侃而谈,也青睐唐诗宋词那白鹤亮翅式隽永婉约,重温平日里记在笔记本上的一行行心得感悟,没有后悔一笔一画辛勤耕耘后的点滴积累。诗词几经风雨仍生机勃发,我们更应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在读了王国维先生写于1908年的《人间词话》之后,我也坚信了,“他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所有之学人”。鲁迅也说,“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科技创新、智能时代、快节奏的生活,逐渐淹没了人们回味咀嚼、细微体验的过程。5G时代、抖音、K歌逐渐占据了年轻一代人阅读三味书屋的茶余时光;键盘侠、语音输入也将笔墨兰香带到智能空间的快捷地带;复制、粘贴匿藏了沉思凝神的奇思妙想。
春去秋来,偶尔也会寻觅小桥流水旁的农家别院,时常也会忆起少时上学路上捉小池塘蝌蚪的场景,也许谁此刻正在夕阳下放牛赶鸭,享受着自然风光。游玩滨湖湿地公园时发现撑把小伞静坐垂钓的人在水中静谧的倒影,难得遇到这雨中梦幻美景,便急于抒发那一刻心灵触动,搜肠刮肚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雅致词韵。始觉久未徜徉诗词名著的知识海岸。
古韵诗词晦涩难懂,且隔时空万里,语义扑朔迷离,仅从字面难以体会到力透纸背的原文深意。每当云里雾里的时候总想得到一点提示与指引。翻遍书库,幸有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叙述精准又详细,一时感觉浓雾中有了一束亮光在闪烁,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再学少时挑灯夜读,废寝忘食一般翻阅着名著,陶醉于《人间词话》。挥别浮夸的夏燥,畅享绚丽多姿的初秋美景。寂静的湖边,坐在“状元楼”前,看霓虹灯与池塘莲叶交融,品《人间词话》,洗涤忙碌一天的灵魂,微波泛着夜幕下楼宇亭阁互相辉映的彩光,我被牵引着,带入到另一个境界,远离白日的喧嚣与琐事,我所见的,是秋之丽影。
《人间词话》重点阐述了词的境界。就是王国维先生论词的理论核心。“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并说:“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都随之矣。”“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若无太白之豪放 ,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 若无成容若之灵性,怎会有“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的壮阔景观?若无白石之幽婉,怎会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雅韵无双?若无马东篱之黯然,怎会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惨之状?若无南唐中主之凉凉,又怎会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之迟暮伤感?
《人间词话》论述了写词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告诉我们生活有时除了无奈的苟且,也要有敢于攀登,面朝大海的勇气,去感受“一览众山小”的那种空旷和深远。造这样境界多是心存“鸿鹄之志”,明知蜀道难,偏向蜀山行的追梦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 、 “黄河落日圆”都使人心旷神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笔触是有点柔弱,但情感真挚细腻,凄美婉约。足见词人也是性情中人,情感丰富,近乎痴迷。“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也让读者泪水潸然。疫情爆发,国家危难之时,奋斗者何尝不是九死一生,只争朝夕,不忘初心,为民请命,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执着坚韧。
以上二种境界,众人皆能拥有,古诗词中能造这种境的人最多,第三种造境高妙而困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需要对世间万物“顿悟”, “诗人对于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即人景物融为一体,道理出于万物之中,只有大智慧才能得悟 “九九归一”。若有此境,必然是超然脱俗,灵性神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难以超越的境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走在科技兴邦的大道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相信未来的路是一片光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隔行如隔山,科技创新探究已成未来青年人钻研方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在不断奋斗与追求的过程中,有过浑沌辨不清出口,有过迷茫一度彷徨不前,有过痴迷执着不愿折返。只为心中那一开始向往的地方,前进的人不管未来怎样,只为期待幸福悄然到来,在别人看来是“意外”,只有自己知道,不分昼夜,苦苦熬亮多少破晓时分,也许“意外”真的是绝境攀登者疼痛和受伤后唯一的心灵安慰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三种境界实属难得,奋斗者一路披荆斩棘,愈挫愈勇,才得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王国维先生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每当“独特”情境到来,我就会产生“莫名”感受,但不是每一次都能及时捕获瞬间出现的灵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观书有感》中名句。于是我再读了《人间词话》,进一步深刻体会王国维先生论述的“三境”。 努力学会“以景寓情”,“意与境浑”,“意境两忘,物我一体”。在未来的创作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未来的追求中,牢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不知”; 在学习的生涯中,不畏艰辛,绝不后悔,要持之以恒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