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知味》有感

——“饮食男女,皆是生活”

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让人没有了在炙热的灶台前烧菜的欲望,也让人失去了进食的欲望,只想窝在空调房里做白日梦。

百无聊赖中,我决定画画……水彩盘上的橙黄勾起我的记忆:“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端午的鸭蛋》中对开高邮咸鸭蛋的瞬间的描写。这明快的色彩和形象的拟声词对于我这个不喜欢咸鸭蛋的人而言也一样充满吸引力。于是我买来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集《人间知味》来细细品读。

《人间知味》分为吃食、风景、性情、掌故四个部分。从最常见的下酒小菜到毛主席为之发出“最高指示”的火宫殿臭豆腐,书中对食物的色彩、外形、气味的描写细致入微,令人食欲大增。而书中最为出色的还是穿插在其中的人文风情相关的知识,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胡同名字由来的五花八门:皇家曾储存的物件、计数、名人住所、某种行业的聚集地、胡同的地形……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些知识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和人民生活的朴质。

从书中可以看出汪曾祺先生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的良好心态和热爱生活的性格反而让他在祖国各地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在灾荒时,他自制口蘑豆,以马齿苋为补充;在困顿时,他闻到山东大葱不辣而香甜的味道,看到像白玛瑙、红宝石、紫水晶、黑玉的串串葡萄……笔下画的是全国品种多样的马铃薯,画完后就以牛粪火烤制并食之,放眼全国盖无第二人。

中国的大好山川和数以万计的人文景观甚至小小的古城镇都曾出现在他的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桃花源记》,那里有十一月还在绽放的胭脂桃花,有独具地方风味的擂茶,小巧不俗的桃花观,似古文所记的秦人洞,以及翠竹环抱,有小鸟穿行的小招待所……游记中的“桃花源”虽然会使一些试图契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场景的人失望,但汪曾祺先生依然兴致勃勃,还提笔作诗两首,毕竟古风尚存,人民热情未减。

汪曾祺先生以最有中国味道的文字,将中国人的记忆和心灵与千年的文化传统相连,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读《人间知味》将我的沉郁、贫乏、浮躁轻轻洗去,只留下了对朴质美好生活的期盼,令人感慨活着真好呀!

人生实苦,但是要学会苦中作乐,那些打不败我们的,肯定使我们更强大。看了太多的快餐文字,读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真的是赏心悦目。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急急匆匆的赶路,忘记了看看周围的风景,忘记了体验生活的百态。回家的路上买一点菜,看河边的柳树发芽了,看花儿打骨朵了......珍惜我们的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