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拾起光明
——读《活着》有感
“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我来了,我来了,我已年老背又弯,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低沉的声音在黑暗中回环,却又隐约藏匿着一丝光明。这是美国民歌《老黑奴》。这本是一首对命运的无力的哀悸,余华却从中听出了老黑奴对苦难的承受,对世界的乐观,也因此创作出了《活着》。
有人问,为什么在那样一种极端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是的,在他人的眼中,福贵的确是个苦难中的幸存者:他的家产被他亲手挥霍、他的家人都离他而去,命运总是在关键时刻,泼上一盆冷水,企图冻结他受伤的心。但在他自己眼中,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正如作者所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无聊和平庸。“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或许,这便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如书中所言,福贵与其他的乡间老人不同,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而他能如此坦然地叙述自己的苦难,正是因为他善于在黑暗中拾起光明,他为了活着而活着。无论多大的挫折,即使是天塌下来,也压不垮他的乐观;无论多大的苦难,即使身陷泥沼,他也能从中拾起贝壳,发现美。他与家人相互扶持,一生中虽大起大落,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即使是在精神上相聚,也能共度难关,也能在各自寄托的温暖情思中感受幸福,体味生命。
有些人对待命运,疾苦地呼号,却大多淹没于命运的浪潮;有些人对待命运,悲愤地抗争,却往往在头破血流之后一蹶不振。福贵属于第三类,他忍受命运,在静如止水的心中,积蓄着生的力量,他在“窄如手掌”的一生中,活出了“宽若大地”的意义,活出了眼泪的丰富、绝望的不存在,活出了生命的色彩。
命运欺骗了福贵,它带给了他太多的痛苦,太多的辛酸,在一次次灾难面前,他显得那样无力:他无力改变家族的落败,他无力改变亲人的离去,他无力改变社会的动荡。同时,命运又是福贵的至交,他仇恨它,却也接受和感激它,他在这至暗中寻到了光明,寻到了幸福。
或许,人在命运面前就是这样无力,但只有接受命运,只有在黑暗中依旧拾起光明,才能看见希望,才能收获幸福,才能更好地活着,才能不愧于人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