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句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定论。通读这本书以后,我再转而回看这本书的开头,这一句话似乎就预示了书中所有人物的命运无常。尽管这本书附带了作者的个人情绪,远远谈不上是能够盖棺定论的正史,然而历史的车轮碾过的每一页,都约等于当时的人们那漫长的一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在《三国演义》之中,有无数惊才绝艳、忠勇无双的豪杰,亦有心术不正、刚愎自用的小人。故事选自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的历史背景,以 “黄巾”作乱开始,到三分归晋、天下一统为止,描写了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百年风云变幻,而其中最以魏、蜀、吴三国为重,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之中,涌现了一大批能人义士,反映了时局不稳之时,各种层出不穷的社会斗争与国家的巨变。

其中有宽厚仁义、三顾茅庐的刘皇叔刘备,温酒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关公,据水断桥、义释严颜的燕人张翼德于桃园结义,从此一生不曾反目;又有智谋无双,一生为报效刘备赏识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令人怀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的周公瑾,以及后期与诸葛亮争斗不休,有鹰视狼顾之相的司马懿;还有倒行逆施的奸臣董卓,以勇武闻名的“三姓家奴”吕布,勇而无断、众叛亲离的袁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曹操,世代经营、雄踞江东的吴国孙氏……

一壶浊酒喜相逢。故事开篇,有刘关张三人于酒肆相逢,志趣相投而相约结义,这是一切的缘起。闯出一番声名之后,有野心昭昭的曹操要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言语之中一人咄咄试探、指点江山,一人内心惴惴、意图藏拙,而最终一语成谶,“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两个日后的宿敌,于冥冥之中已经注定要交手。

是非成败转头空。很久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老外讲述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他说,在看到关羽败走麦城、人心涣散之后依然觉得根本不必在乎这些敌人,关羽最后总会反败为胜,突出重围。然而很快就是作者言之凿凿的关羽身死的结局。他震惊到几乎读不下去,长久反复地思考关羽怎么会输。这正是历史的残酷之处,外国人没有别的途径得知三国相关的故事,故而得知了真正的结局就这样心情复杂,而当我们抛开从小学习的那些典故,只面对这一个惨淡结局,同样也能体会到这充满戏剧性的命运、人心、时势。

书中有名有姓者约有一千余人,他们每一个都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意图成就大业,做青史留名的英雄豪杰。他们也都曾声名鹊起,都曾得到过权势的青睐,却又被权势所抛弃,英雄终有迟暮之年,或是未曾迟暮,便已经如迎风的烛火,悄然熄灭,那些曾说出口的豪言壮语,到最后同话语的主人一样消散于天地之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千年之前,诸葛亮曾上书《出师表》,临表涕零,后六度北伐未成,不知他是否早已有蜀中大势已去的预感,然而五丈原之战,他依旧处处费心,直到最后一刻都悉心安排好后事,离世后还能以假死为诈,引得司马懿飞马撤退,奔行数里。他的多智近妖,为后人留下无数典故传颂,他的谋略成为后人的引路之师,然而他有生之年,却未能曾用他的谋略完成刘备的遗志。最终,蜀中已破。

到底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