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万水千山——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
第一次看三毛的书是在老式的旧书摊上依稀的灯光映着发黄的纸张,那模糊的字体仿佛在我眼中摇曳不定,但这一切仿佛是欲盖迷彰。三毛用她朴实无华却又独具一格的文字告诉我,翻开三毛的传奇等于涉足了三毛的万水千山。
流年依旧无恙,岁月寂静如初,暑假淡如流水的日子,我似一缕清风追溯她的脚步。无论是她的自述的经历,还是别人杜撰的传奇,我都会去找寻,妄想挽留她一丝一缕的心境。其中最让我感受颇多的是《你是锦瑟,我是流年》。
我是看完了三毛的自传后,才去领略这本书的风采,与其说是学习我想更多的是分享与共鸣。同时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追随三毛。亦如亲切老友,共品香茗,促膝长谈三毛的洒脱随性。对于内心的感慨,需要有人倾听,而最好的朋友便是《你是锦瑟,我是流年》。听听我们的声音,亦是对三毛最好的问候。
三毛是洒脱的。
从她那亦然绝然地离开家门,她是独立的,有一种人,生来就只适合漂泊,只有远离故土才可以春风满座,三毛就是这种人,远行就是她的信仰。从西班牙到德国、然后是美国。她周游各国。不求富贵,只盼现实安稳,只愿不枉人生一遭。山山水水,她走走停停。不流年于浮世,不沉沦于爱情,除了对亲人的愧疚,她别无留念,以至于到死她都是那么从容。这是她的高贵,亦是她的骄傲。
三毛是随性的。
没有告诉别人,没有惜别好友,与潇洒一起,说走就走,去追溯那前世的乡愁-----撒哈拉大沙漠。她像沙漠中那棵最倔强的草,用热情去怀抱这份荒芜。当我看到三毛的自传《撒哈拉的故事》时,不禁潸然泪下。别人看到的是她能去品味人生。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她自己才能知道,是要有多大的勇气去克服艰难,保持那颗琉璃般的本心。没有坚持的理想,就像是风沙里的海市蜃楼,那么薄弱,那么虚无。而三毛,她做到了。撒哈拉的岁月,比起枝叶茂盛的南国,有太多的留白,又有太多的墨彩。三毛把撒哈拉的风物,沙漠的味道,用文字一篇篇表述出来,起伏跌宕,亦从容优雅。沉浸在文字中的读者,总是想亲自走一遭,去看看撒哈拉连绵不绝的沙漠,去体会那荒凉土地的况味。
三毛感性的。
有人说三毛孤傲清高,我却不然。三毛是感性的,一切果报,皆有前因。在三毛初中时经受过平生第一次莫大羞辱。三毛的数学老师怀疑三毛考试作弊,让其站在划好的粉笔圈里,用蘸足了墨水的毛笔在她眼眶周围画了两个鸭蛋。等待三毛脸上的墨汁顺着她紧紧抿住的唇,渗到嘴里去,等待同学们嘲讽将她点点凌迟。不仅如此,还让三毛这般模样到操场绕场一圈,倘若这种方法用别人身上或许时间会冲淡一切,但这却成了骄傲的三毛永不磨灭的伤……从那而后,三毛在最美的年华将自己尘封,恨不得与世隔绝。不是她孤傲,而是她对这个尘世释然了。恍然间,人生成了一本无字天书,茫然匆促,不知该如何注解。时光宿迁,坠入俗世的三毛,前后经历过几次类似于爱情的爱情。她盛装而来,却被伤的丢盔弃甲。她面对那些掷来的爱意,手足无措,却不忍拒绝。她宽恕别人但从不宽恕自己。最后的最后,她遍体鳞伤。这个无畏于死的女人,却在爱情面前怯了步,直至荷西的到来及永别。
有人曾说,三毛从未有过这样一个异国丈夫,一切都是她的虚构。但我自是相信,像三毛这样不加修饰,浑然天成的女子,不屑去为自己安排故事。她本身就是传奇,无须杜撰传奇。
很多很多的感慨隐藏在心中,等待《你是锦瑟,我为流年》的一触即发,三毛的万水千山在书中安了家,成了不灭的神话,那些有关三毛的是非评论早些散去吧,这些浮夸也随着三毛的离世云淡风清。简约活着,温暖相依,从今以后,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她打沙漠归来,洗去一身尘埃。
她是一个人流浪,一个人天涯。
她是三毛,她是可爱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