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的《烦恼人生》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之一,无疑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这一命题。作品通过把主人公印加厚一天的生活再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80年代小市民的生活的艰难与所处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把他的烦恼表现的酣畅淋漓,让我们不得不感觉人生就是由这许多烦恼构成的,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处在烦恼中,生活就是由这些烦恼组成的。
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位善良忠厚、掌握着现代化操作技术的钢铁工人。年轻时曾经对人生充满理想,随着社会变动和年龄的增长,他离开了插队时的农村回城,进厂,结婚,有了孩子,成为现实中的丈夫、父亲、工人、师傅,吃力地扮演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承担着繁多而沉重的责任。年轻时的理想被成年累月的单调繁琐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无法处理的情感矛盾彻底瓦解了。小说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印家厚一天之中所面临的困境:狭窄、拥挤的住房,还面临着即将拆迁的命运;清晨为上厕所和洗漱而匆忙的排队;每天挤公交;一等奖金被莫名其妙的取消;老父亲的生日临近,想买礼物却又囊中羞涩;中午吃饭,买来的菜里居然有条肥肥的虫子;想报考电大,又受到领导的阻挠;难忘的初恋,和必须回避的女徒弟雅丽的感情……回想一天的林林总总,印家厚对自己说:“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
印家厚的一天是那样的漫长和难耐,这种漫长和难耐不仅来自于生活过程本身——中国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来自于困窘的生存现实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历程。印家厚收到好友江南下的来信,信中谈到了当年的知青生活和印家厚的初恋……初恋的难忘与少年时代的理想破灭和失落,使印家厚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是严峻的现实又要求他必须面对这一切。小说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印家厚这种由生存窘况转化而来的心理氛围:一种对生活难以言说的无奈和对未 来生活的希冀与渴望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烦恼。
主人公的生活让我们有种亲切的感觉,确实,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无暇顾及其他了,上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从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吧,主人公印加厚也是一样,为了生活而生活,然而由于自己的地位卑微,他就不得不隐忍着生活给他带来的许多烦恼。生活原本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每个人都渴望有过上美好的生活,所以都拼命的工作,但有时候你努力工作了不一定能换来应有的回报。这个社会不是化学方程式,你放进多少反应物就会生成多少反应物来,化学方程式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而生活却不是,主人公印加厚每天努力工作,希望可以获得一等奖,虽然奖金不多但也能给他的努力带来不少安慰。可现实却似乎一直在跟他开玩笑,一等奖不但没评上,还弄个一分半中的迟到,还被诬陷有仇视日本人的思想,不愿开展厂领导交给他的任务,此刻的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也折射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官僚主义,腐败之风无时无时无刻不在。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像印加厚这样一个底层的小市民必然会备受摧残,即使你工作的再好也没有,在这个社会你没有话语权,你就得忍受着一切的不公,也许这就是人生真正的烦恼吧.
此外通过阅读我们还发现,在印家厚这类普通人身上其实透露出现代人普遍焦虑的问题,人们担心的不是如何驾驭生活,而是如何不被生活甩出去。这与其说是个人的自我选择,不如说是一种被选择。在生活的逼迫下,人自觉地调整自己,无条件地接受世俗经验,产生“平庸崇拜”,在行为选择与价值评判上走向平庸;在面对外部的种种入侵时,人只能消极地应付,人的精神活动只停留在对世俗经验的照搬照套,随波逐流;在面临生活选择时,往往身不由己地服从了社会选择。个人完全承袭了现存文化模式所给予他的那种人格,他和其他人已没有任何区别,完全按照他人的要求塑造自己。这样一来,“我”和世界之间的矛盾就消失了,自己也不在感到孤独和软弱。这已成为现代社会中许多正常人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尽管它是以失去自我的昂贵代价换来的,但它行之有效。印家厚对生活的认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就是坚守、不越位,平平凡凡、吵吵闹闹的生活未必没有价值。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写到:“……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重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池莉在作品中对生活的还原涵容着生活的本质。通过一种源于生活并不高于生活的艺术描写,引导读者从种种对生活的抽象理解和过分沉溺于理想理想化的境界中解脱出来,体现一种“生命过程就是艺术”的审美观。小说中对原始、质朴的生命过程的渲染力极大感染、震撼读者的心灵;在如实地追踪生活的过程中激起读者复杂的、难以言传的人生感受,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既而认识到:能够认识人生的烦恼又坚守在这烦恼的人生中,这就是现代普通人必须面对的生活现实和不得不采取的人生态度。
池莉的《烦恼人生》让我们真切地感到烦恼无处不在,但我们必须去坚守这些烦恼,重新认识生活,审视生活,在繁重的生活中找寻人生的真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