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场战争,一场修行

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于书中呼吸英雄的气息,感受精神世界的太阳。他好似有一股魔力,总使我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为那英雄们二怦然心动。与其说这是一部名人的传记,不如说是罗曼罗兰以心作序,以情做引,谱写的一部“英雄交响曲”。

“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的贝多芬出生于贪寒的家庭,本人相貌丑陋,童年的少年时代生活贫困,还经常受到爱熏酒的父亲的打骂。17岁丧母,21岁离开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他26岁开始,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开始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直至两段感情的打击,与世人瞩目的光荣接踵而来的便是最悲哀的时期:经济窘迫,亲朋好友一个个离散而死,耳朵也日全聋。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从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终于,在1827年。57的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不下去。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未曾给予过他快乐,他却造就了欢乐来给予世界,即“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越受苦越使我喜欢”的米开朗琪罗出生卡普雷塞,父亲是一名法官,母亲在他6岁时便去世,于是他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家庭。先后曾学过绘画和雕塑,并一直遭受历任教皇的差遣,携着痛苦去创造他并不满意的作品。后来还卷入一场革命的漩涡,险些丧命,终于,在无休止的干涉中,再创造《哀悼基督》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这悲剧的历史终了,但我想,对于米开朗琪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他的一生都在屈从、猜忌,矛盾所制造的苦难中挣扎战斗,几乎没有快乐,没有幸福,有的只是无尽的几乎自虐式的创作和孤独,以至于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工具,仍保持着一份倔强,从不停歇。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追求真理”的列夫托尔斯泰,2岁丧母,9岁丧父。前期,托尔斯泰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此时的他充实而快乐。其后的婚姻生活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创作,于是那轰动一时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出世,但是,托尔斯爱陷入了精神上的孤独,82岁的时候,他选择出走,并病逝于一个小火车站。他的一生是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真实写照。他如站在历史长河中言辞激烈,奋笔疾书的一个老者,发出对于社会的呐喊与渴望。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伟大的灵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该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受更接近永恒。此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就会充满日常战斗的勇气!

一场战斗,一场修行,人生就是如此…… 

【第2篇】

深渊里的咆哮——读《名人传》有感

曾经,有这样三个人。

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还有一个是作家。他们身处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虽然生活给他们带来了真实的苦难,但唯有苦难,才能驱散阴霾遮蔽的整个天空。

贝多芬,一个从小就被苦难缠绕的人。惟一爱他的爷爷死后,他的生活只剩下爸爸无尽的打骂.逃离了父亲后又不幸失去听力,这对热爱音乐的他是无尽的打击。

1505年,米开朗琪罗被新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召到了罗马,这位雄心勃勃的教皇一心想的是建立霸业和永垂不朽。他召来米开朗琪罗,是要他给自己修建一座举世无匹的陵墓。正当米开良琪罗兴奋于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时,他的两个劲敌一个是建筑师布拉曼特,另一个就是拉斐尔。从中作梗,米开朗琪在这期间受尽刁难和侮辱,最终使得米开朗琪罗不得不离开,而他准备的所有东西都被洗劫一空。

托尔斯泰,一生写作无数,而最后命运带给他的,却是默默的死在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内。

如果是我,早已崩溃。而三位世纪伟人,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不断的渴求真理,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去追求那崇高无尚的精神境界,他们不因苦难而一味的沉沦,即使他们身陷深渊,也能发出最雄厚的咆哮。

令我映象最深的便是贝多芬了。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却失去了听觉。音乐的灵魂便是一个个音符,而接收音符的便是我们的耳朵,一旦失去耳朵,音乐便失去了灵魂。贝多芬就是在“失去灵魂”的状态下,创造出《命运交响曲》。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的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活下来。他没有朋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他却让自己的世界,变得光明无限。

同贝多芬一样,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一样,遇到的命运的摆弄,似乎命运注定他们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们爱情也不太理想,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我国著名翻译家博雷先生说过:“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自私的民族!” 是啊,在物质富饶和生活悠闲的今天,仔细回想,名人传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这个五颜六色的社会,我们能否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罗曼罗兰把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为的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会有一个个崇高的人们出现。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