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陆犯焉识》读后感

幼时背过的五言诗,直到现在才能体味到暗暗地愁,对远方的旅者,对心中那个永远填不满的位置,像雪山消融的水,一滴一滴,滴到心间。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西北荒漠的雪还是干冷地飘着,劳改犯们肮脏的破絮棉袍遮不住胡髭上哈气冻出的碴,上海弄堂里,她早已习惯了没有他的生活,和子女挤在破旧民宿中,心里还痴痴的想着正值芳华年代的,带着祖母绿的梦。

都是梦吧!

相对其原名“《陆犯焉识》”,我还是更喜欢张艺谋导演的“《归来》”这个名字。虽然陆犯焉识只在后半本书才缓缓的归来,但我认为,整本书所写的,全都是焉识的心,从远方归来,越来越靠近婉喻,想用那颗漂泊久了的桀骜之心,温暖着他一生唯一的挚爱。从前的陆焉识,他是典型的桀骜公子。聪慧而倜傥,但他始终不自由。他假意顺承,以退为进,妥协着娶了婉喻便立即奔赴美国留学,这像是他奔向自由之初。和意大利女子的缠绵,差点私奔,他的畏惧和胆怯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他似乎,生来不自由。

他讲课随性,不按课本;生活随性,潇洒痛快;爱情随性,不守婚姻。但却为了这份“言论自由”成了政治犯,判了死刑。周旋辗转,才终于发配青海拓荒劳改。成为囚犯,接受驯化。在他最没有自由的时候,却在高原的草地上,发现这里“大得随处都是自由”。命运对他并不仁慈,一匹野马,终于到了草原,你却拉着缰绳,只让他犁田。

文革带给他的苦难和折磨,远远不只是从躯体的劳累。一个口若悬河的大教授,出口成章的文人学者,咽下骄傲,装成结巴,只为察言观色,不说错字。这一装数十年,终生留下痕迹。他是老几,配不上是老陆。半生浪荡华贵,荡然无存。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大草漠上的那几十年,是让陆教授变成名叫“老几”的老无期,是让老几想尽浑身解数逃狱,却被女儿的一句话而自首投降的。

直到文革结束,他要的爱和自由,只跟他打了个照面。婉喻失忆,儿子的不认同,血亲的疏离,又是一个玩笑。

故事的最后,陆焉识抱着婉喻的骨灰离开。一无所有的他,才开始摸到自由的衣摆。只有失去一切,才拥有做任何事的自由。

我如果爱你,会认真爱你。

即使生活给我重担,我依然认真爱你。  “他要跑到她面前,跟她说,我和你发生了一场误会,也许我跟自己发生了一场误会。我爱的,却认为不爱。一定要倾国倾城,一定要来一场灭顶之灾,一定要一场无期流放才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曾经是爱的。”

二十多年,他每一次在脑子里回想着婉喻,就会更爱她那么一点。他意识到,那个此前在他眼中几乎一无是处的妻子,原来有“很美很艳的时候,起码她有美得耀眼的瞬间”,“这一切不是当时三十多岁的陆焉识能够解读的,是五十岁、六十岁的陆焉识一点点破译的”

只有堕入地狱,才会珍惜凡人的幸福。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婉喻,何不是这场爱情的悲情女主角。在政局动荡的那段时间,她从原来的婉喻,变成了一个更为拮据,更为陈腐的女子。她在等待陆焉识的后几年,渐渐失去了记忆。这个结局可能过于“琼瑶式”,但是也只有这个结局才能与陆犯焉识的故事相连。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

陆犯焉识的故事有一个让人陌生的背景,也正是这个背景,让这个故事曲折的剧情,变得合乎常理。严歌苓用她的“翻手为繁华,覆手为苍凉”将陆犯焉识的故事放在中国现代史二十世纪的这样一个地方,无疑是在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发声,将他们的无辜而富有才华的被禁锢的灵魂,从那个时代领导人的盲目中,与普罗大众的抗议中,找到一丝的慰藉;也让近一个世纪后这本书的读者,每一个了解陆犯焉识或更多再那个时代惨遭迫害的文人们,深感他们的无助,心灵与身体的双重苦难,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并领悟压迫,并为自己自私的错误忏悔。

很多人会说,《陆犯焉识》的排序让人读不懂。确实,只读一遍是捋不清时间与情感的关系。我也终于在细细品咂了三遍之后才顿悟。这是一个时代带给人深深的烙印,也是足以带给爱情故事从尴尬到情浓最后再破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