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
-----读《追踪雪豹》有感
一条小河,平平淡淡地流淌下去,只经过平沙万里-——自由的,沉寂的,它没有快乐的声音,一条小河曲曲折折的流将下去,只经过高山深谷——险阻的,挫折的,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深夜,只有一两颗暗淡的星星被遗失在那用黑色包裹着的夜空里,只有微热的风吹过山谷,只有笨拙的甲虫钻出草丛,只有孤单的野兽,在朦胧的月色中,拖着饥饿又疲惫的身躯
“如果不再拥有清甜的山泉,如果不再拥有绿色的波澜,如果不再拥有小鸟的歌声,人类在这个世界多么孤单…..”
自然文学的守护者刘新平在书中讲过:”我曾冒着种种的危险和艰难,在野生动物界探险…..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然而却总见证着生命的悲壮,他们在人类的猎杀和砍伐下苦苦挣扎。”
于是,这位魁伟的大汉抱着这样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然魅力的追寻,踏上了帕米尔高原,开启了一场呼唤人类生态道德的神秘之旅。在这座常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之巅,生活着一种让当地人敬畏和珍惜的雪山守护神——雪豹。在苦苦追寻这些精灵们的路途上,有幸见闻了一些惊心动魄胡野性的战斗,母雪豹黑玫瑰在遭到断尾狼族群突袭后,痛失了自己心爱的孩子,在将近几年的追寻后,他终于只身一人将自己的利齿锁住了敌人的咽喉,守住了仅属于自己的领地。
在这场漫长却有震撼的探索中,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了野性的美,那一种美,是最具魅力最具感染力最激动人心,看一眼就终生难忘的美,最具生命的美。
“谁愿看到洪水淹没家园?谁愿看到沙漠一望无边?谁愿看到大海不在蔚蓝?谁愿这世界寒冷,没有温暖。”约翰穆尔成这样描述“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
千百年来成黑死病到西班牙大流感,从埃博拉病毒到今天新型冠状病毒,人命关天的新病毒,疫情背后基本上闪现着各种野生动物的魅影,因为吃货的存在。
多年前,一句公益宣传语深入人心,“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革除滥杀陋习,不仅是中国式难题,放眼世界,英国人爱吃野鸡,美国人嗜食麋鹿,南非人喜吃鸵鸟肉…..至于世界各地,一些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市场和饭店,是成为很多背包客们必去的打卡之处,显然,在无所不吃,无所不包的畸形饮食观点背后,有着庞大其成熟的全球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链。
“我们同住一个家,我们同住蓝天下,伸出你的手,我的手,把所有美丽还给自然。”人间最美不过四月天,可四月的野生动物园,那孤零零的木屋里,干瘪的枝条上,那些失去亲人的野生动物蜷缩在角落里,把游客们瞪大的眼神望向那些黑暗时,只有一双黯淡、惊恐、失去野性的眼睛,偶尔与你对视半响,又无声的望向远方,他们只能用孤独去化解岁月刻下的忧伤,呆呆地凝视着漆黑的牢房。可是他们又能去哪里呢?去那个曾经有家人有花香有两名的山林或是那郁郁苍苍一望无际的草原吗?不,那样美好的地方只出现在他们的梦里了吧,那里早已变得残败不堪,面目全非,甚至还有偷猎者的枪口……
风起时,浮云掠过季节的苍凉。秋风吹落那最后一片绿叶,只剩那残留的枯杆仍在摇摆;那一幕绿的牵挂,在枯黄的意念里零落成泥之忧伤。此岸与彼岸,一帘心事,一丝眷恋,于生命的最后踯躅独行。采一缕冷寂,久久掂量,手微凉,心滚烫,浮生梦里泪行行。
“太阳穿过白云露出笑脸;白鸽自由飞舞翱翔蓝天;鱼儿跳出水面,看看世界;阳光欢乐充满大地间”耳边响起那熟悉的旋律,田野间偶尔掠过几只白鹭在湛蓝的天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那是野性的呼唤,呼唤着还才还沉睡在梦魇中的人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