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有感
最近,我一直在读《山海经》这本书,《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族、物产、医约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它自以来了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离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还有奇珍异宝......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奇父逐日”,精卫填海”以外,还有很多熟悉的内容,如祭山的仪式、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
《山海经》全书18卷,其中“烛龙衔火”令我印象深刻,烛龙是盘古的灵魂化生的,它遗传了浑沌和盘古的许多特征。烛龙身躯硕大,身长千里,人面蛇身,全身火红色,双目直竖,明如日月。烛龙的本领强大,它不喝水,不吃饭,不睡觉,不喘息,如果偶尔喘息一下,就会刮起大风。它吹一口冷气,大地上就变成寒冷的冬天;它呼一口热气,大地上就变成炎热的夏天。那时候天上没有太阳和月亮,大地上的照明只靠烛龙口衔的烛光还是不够,于是烛龙将二目当日月,当它睁开眼睛时,就是明亮的白昼,当它闭上眼睛时,就是黑暗的夜晚。那时候,整个大地上的白天、黑夜、风雨、四季的变化,都是靠烛龙来掌握和调控的。
“仓颉造字”同样让我惊叹,现如今我们有了文字并不觉得记录要事,要闻是一件难事,可回想人类起源之初,没有文字的时候,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仅仅靠脑子是记不完的。书中记载到,相传,在仓颉之前,人们一直结绳记事——大事就打一个大结,小事打一个小结,相关联的事就打一个连环结。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用刀子在木竹上刻符号记事。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结绳和刻木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人们日常需要,迫切需要创造文字来传情达意。
当时,有一个人叫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传说他四目重瞳,聪明异常。有一年他到南方巡符,登上了阳虚山,在附近的虐水、洛水之畔,忽见一大龟出现,龟背上耽着丹甲青文的天书献给仓顿,仓颜便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文字。又传说,仓颌造字成功后发生了一件怪事,白日天上下栗如雨,晚上能听到鬼魂哭泣。原来,仓颌造字成功,可以记载历史,传达心意,人们变得更聪明,思维更开阔,生产和创造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鬼魅从此再也无法主宰人的命运,只能在黑夜中哀声哭泣。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大概是仓颌造字之初,看到龟背上的花纹,引发灵感,又观察了天上的星宿分布,地上鸟兽虫鱼的足迹、草木器具的形状以及山川脉络,根据自然事物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了种种不同的符号,就是最初的文字。
《山海经》是一部反映了我们祖先伟大的想象力、创造力,蕴藏了巨大智心的典籍,我的介绍也是只书中的冰山一角,你也赶紧走进《山海经》去追寻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