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情词有情 ——读《人间词话》有感
我愿有生之年,陪你踏遍河山,日月同伴、天地共眠、聆听返璞归真的桃源,吟诵古今词韵的留恋。
——题记
静安先生便是这样一位老人。
初读先生的《人间词话》,我总不能理解,只能一遍一遍地吟诵。但几年的诗词浸润已让我退去了表面的稚嫩,再次走近先生,才发现诗词已渗入先生骨子里,他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深入诗词的灵魂,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书中,静安先生以南唐后主李煜为标,阐明了诗词源于生活。亡国前的李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涉世事,享尽荣华富贵,故亡国后,才生得万千感慨,可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李后主身为一国之君,即使沦为阶下囚,也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正是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才让李后主对人生的思考又更深一层。哀自身命运之悲,叹芸芸众生之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番大气磅礴之语,岂是一般人所能说出的?可惜“世事漫流随水,算来一梦浮生。”到头来,短暂人生沦为风,化成一场空。
诗词固源于情感,对此,静安先生又似偏爱北宋的豪迈与洒脱。苏子瞻便是文学天河里那颗最为闪耀的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东坡也曾一腔热血立下豪言,却不料转身就被小人诬陷落得锒铛入狱。经过几番大起大落,东坡收敛了许多,可他嫉恶如仇的血性不允许压抑自己的情感。东坡的词,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不灭的信仰与其时刻挂念民间疾苦的心。“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山间小道上那个一往无前的身影将永远被人追随。
诗词也源于自我。静安先生在书中提出词有三境,其最佳境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兜兜转转,你却发现要寻找的一直都在身边。静安先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做最纯粹的自己,而他本身也保持住了最初的模样。他一生都生活在尘世外,步步退让,只为让自己脱离纷争,能静心于学术研究中。他在遗书中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世道变迁带来的精神上的侮辱让他终于承受不住了,为了坚守自己的原则,他选择沉眠于颐和园冰冷却平静的湖水中。
思静而心安,生又何惧,死又何憾!那一日的从容赴死,陨灭的只是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肉体,静安先生用最纯粹的内心,为后人解读了炎凉世道外的诗词间的真情。笔下文字如莲花般纯净,恰似嫩荷之细枝。
时代的变迁,生死的轮回,历史长河的滔滔,积淀下无尽的爱恨情愁。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徜徉于诗词的长河中,唯有真情得以蔓延。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