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高贵的单纯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历史也就是诗的发展史。从四言、五言古诗到七言律诗的出现,从唐诗宋词到元曲的演变,一点点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反映出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历程。而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故而也称其为《诗三百》。其诗来源广泛,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可以说这三百多首诗从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反映了从周初到周末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因此,也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温克尔曼认为古典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而诗经正是如此。不刻意,不做作,不隐瞒,心中所思所念都以诗来传达。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纯真干净的《诗经》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亦是初长成的少女。外表的自然淳朴下,掩盖着那单纯高贵的灵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是寄托了爱情的鸟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寄托了爱情的草。几千年的光阴瞬息消逝,雎鸠在河畔的“关关”叫声依然如在耳畔,仿佛男子在轻声呼唤所爱女子的芳名,那么质朴,却又蕴含深情;几千年的年华悄然溜走,在水一方的伊人已经逝去,可那平易繁芜的蒹葭,不经意间已长在了心里。

繁华的都市多了太多的躁动与不安,连爱情也少了几分期许中的美丽与浪漫。看了太多玫瑰与巧克力的故事,突然想起了雎鸠与蒹葭,那平凡得已逐渐被人淡忘的美好。何时我们的生活,能重拾那一份朴实的诗意?

《关雎》与《蒹葭》,是爱情的极致。

《诗经》,不仅仅讲述爱情,它也记录那个不安稳的年代所有的动乱。兴盛衰亡,那些浓得化不开的哀伤,在尘封已久的诗句中,读来令人唏嘘。

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意气风发的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而后面的征夫却忧心忡忡的唱着“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征战在外,漂泊不定,生死难料,一封家信也成奢望,于是思念插上了翅膀。

《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读一读《诗经》。她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夜阑人静,月明星稀,愿我们能以从容珍重的心态去品一品《诗经》。

因为,《诗经》不仅是一部经典,它更是一种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