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不息的绝唱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身为作者的司马迁本人又何尝不是千古的绝唱呢?
“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两千年前,司马迁如是说道。因在殿堂上为李陵辩言,他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他在牢狱中受尽了折磨。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为人臣子,难道不能发表意见了吗?”而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司马迁也因此受了宫刑,这在当时是奇耻大辱,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但他想道: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最终,他选择了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于是他在狱中写啊写,忍着身体精神的苦痛以及著书条件的恶劣,终于熬到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50岁,出狱后又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到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就是这样,世上才有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你大可以去想象,这是怎样不屈的一根骨头,才敢于直面帝王的怒火,这是怎样顽强的一个人,才能够在命运的折磨前面不改色。
就是这样的毅力啊,这正是民族精神中千古不息的绝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