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为我打开物理世界之门
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曾获得有世界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是中国科幻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对我来说,阅读《三体》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里面充满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时时刻刻对我单薄的物理学知识提出挑战,以致于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查阅资料;阅读《三体》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广袤无限的瑰丽宇宙、精妙神奇的未来科技、惊心动魄的星际竞争,更时时刻刻吸引着我去吸收、去思考、去探索。打开书,就像打开了一道大门,通向物理世界的大门。
《三体》不像儒勒·凡尔纳写于130年前的《海底两万里》,那时对科学和技术的幻想在今天大多已成为现实,虽然奇妙但容易理解;也不像叶永烈写于40年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所描写的大多是科学技术发展给日常衣食住行带来的变化,尽管神奇但可以想象。《三体》,以及它的续篇《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描写了一个生活在极其严酷的宇宙环境下的外星文明试图侵占地球,地球上的人们尽管处于科技相对落后的地位,仍然尽一切可能谋求生存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整个宏大的宇宙,涉及的科学知识是现代科技的最前沿,如纳米技术、粒子物理、量子通信、引力波、黑洞等。有些知识,我凭借字面意义和查阅资料能有些浮浅的了解,有些知识,却超出了我的想像能力,只能留下一个基本的概念。
《三体》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科学边界”的论述。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以物理学为标志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然而,相对于浩渺的宇宙,相对于神秘的微观世界,人类的认知还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自然界和人类自身,仍然存在无数个未解之谜。宇宙有没有边际?速度能不能在光速之上达到极限?人的意识能否在离开身体后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人工智能能否真正达到与人类相媲美的境界?比如,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过去人们的目光停留在分子、原子的尺度,现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尺度已经达到10-19米,发现了400多种基本粒子,普遍认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夸克、轻子和传播子,那么,在微观层面,是否这就是物理学的终极了呢?这些问题,需要一代一代科学家去努力探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答案,都将触及现有科学的边界,都将超越我们教科书上知识的范围,同样也将一次次打开通往新领域的大门。
《三体》通过基于现代物理知识的合理想像,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假设,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壮丽的科学画卷,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学之美。比如,书中描写了“三体人”居住的有三颗恒星的星系,由于恒星无规则运动导致行星上智慧生物的无数毁灭与重生,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外星文明发展进程;人类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科技,发明出利用核爆炸能量梯次推进的辐射帆飞船和曲率驱动发动机光速飞船,以求与更高等级的外星文明抗争,展现了人类科学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人类通过冬眠技术实现跨时代的生存、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人与机器融合对接的假想,也为人类自身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还有对“三体人”的探测器“水滴”的描写,让人在目眩神迷之际感到毛骨悚然;对更高等级外星文明实施降维攻击最终毁灭太阳系的“二向箔”,在使人感到宇宙规律不可抗拒的同时,又展示了犹如梵高《星夜》画作一般的诡丽。
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探究,但最吸引我的还是物理学的无处不在。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是其他学科的研究基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基础是物理学;人类对自然宇宙的认识,依靠的是物理学;人类面对命运挑战时的抗争,凭借的也是物理学。如果说过去我对物理学的认识,像浅浅池塘里的一尾小鱼,透过薄薄的水面只能望见一角天空;那么,阅读这部小说艰难而快乐的过程,真正使我感受到物理学的博大精深和永无止境,就像跳过龙门的鲤鱼,面对的是壮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
《三体》,将继续伴随我在探索物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我再想想